深情地珍视那位结束一天工作后,提着菜篮归家的身影。
婚后,两人都投身职场,下班后谁来掌厨,成了棘手问题。通常,下班较早的一方要承担买水果、煮饭的重任,而另一方则只需轻松地走进饭店,享受饭香,饥肠辘辘的胃有了归宿。若两人都加班,唯有各自点外卖,在电脑前凑合一顿。纵使现代科技让食材轻松上门,但塑料盒中的饭食,始终缺少那份温暖与安心。
Lisa与伴侣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已三年,若非加班或聚会,她下班时手中必提满袋家常菜。这些菜式虽不繁复,却都是日常餐桌上的常客:大白菜、番茄、丝瓜、四季豆、朝天椒……这些,是她每日从企业附近超市购得——居住区水果不易买,故每日携菜归家。菜多则重,难尽享美味,且易损新鲜,故她只购晚餐所需。透过她所购之菜,我总能预知当晚的晚餐内容:周一青椒炒肉、番茄炒蛋、小葱拌豆腐;周二烧茄子、盐煎鸡翅、炒土豆丝;周三则是捞面……
我们曾多次携手前往地铁站,下班高峰,车厢内人潮涌动,汗味弥漫。Lisa一手紧握手提包,另一手护着菜,日复一日,她已练就了无需扶手也能稳坐的绝技。旁人低头刷手机,她双手无暇,多半时间凝视着车窗,心急地盼着能早日抵达家门。
我好奇地问她:“每日操持家务,婚姻生活是否颇为不易?”她憨憨地笑着回应:“倒也谈不上艰辛,自己动手做饭,实则颇为快乐。反观我那朋友与人合租,连做饭的机会都没有,只能依赖外卖。”
我感慨地说:“许多人即便拥有诱人的餐厅厨房,却每日依赖外卖、宴请他人,实则若条件允许,自家烹饪的饭菜更为佳美。”她赞同地点了点头:“单身时随意些无妨,但两人共度生活,还是不宜太过随意。外卖虽便捷,却难慰胃腹,餐馆口味过重,长期如此并非良策。自家烹饪,纵然味道不甚出色,但食材与烹饪过程都健康卫生,下班虽不便,却全为家人和自己能吃得安心。”我接着问Lisa,饭后由谁洗碗?Lisa笑着回答:“当然不是我啦!”
分工清晰,一人掌厨,一人洗碗。然而,那些有过类似分工经验的家中成员都深知,负责采购水果与烹饪的,往往付出更多。在和谐幸福的婚姻生活中,又有谁会斤斤计较这种公平与否呢?我不禁羡慕Lisa的另一半:真是个幸福的女人啊!
常常见到年轻夫妻因婚后谁来掌厨而争执不休,女方愤愤不平:“我同样工作赚钱,为何让我做饭,不如找个家庭保姆。”男方则理直气壮:“哪有大男人做饭的,养家糊口才是男人的责任。”双方难以沟通,彼此不理解迁就,无厨房的婚姻生活,终究难以长久。
特色佳肴虽美味,却需繁琐工序,挑选水果、采摘蔬菜、切丝烹煮……每一步都耗费着烹饪者的时间和精力。油烟满身,却也难逃家中这份劳动的默默付出,常被轻视。然而,若在忙碌一天后,还有人期待你亲手烹饪,那无疑是你的幸运。
曾在归途偶遇一位中年男士,骑单车载满菜筐。他腹部微凸,头顶微秃,肩挎皮包,小心翼翼守护着筐中蔬果,神情既谨慎又焦虑。车把上挂着排骨与五花肉,另一侧则是马铃薯。今夜,他定将在餐厅厨房施展厨艺。
第四类情感,让我想起了亦舒在《封锁》中笔下的吕宗桢。这位下班后帮妻子买菠菜包子的男子,身着笔挺西装,戴着一副玳瑁边近视眼镜,手提公务包,怀揣着热腾腾的小笼包穿梭于街头,画面确实显得有些狼藉。亦舒笔下的吕宗桢对妻子抱怨,仿佛下班后还要承担买水果“重任”的男人显得颇为狼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