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给他贴标签与感情无关
婚恋情感的朋友完婚之日,我撇下姜海,孤身一人赴喜宴。众人皆携亲属,我胆怯地提及姜海,实则谎言。彼时,姜海正家中看电视,微信上对我大发雷霆,质问:“我为何帮不上忙?”我未予理会。
姜海身材挺拔,眉目间透露着清秀,自然显得得体。然而,我并不愿让他出现在婚宴等喜庆场合,实因他那不善言辞的强大气场,言谈间常令人感到尴尬。
日前,姜海伯伯家的千金喜结良缘。欢宴落幕,他紧握伯伯的手言道:“伯伯,今后若有急事,请随时告知,我定当速至。毕竟,亲妹妹的婚礼,一生中难得几回……”
我旁听之际,婚恋话题被他一句话噎住,无奈自己未能妥善掩饰。幸好是他伯伯,深知他言语木讷。若非了解姜海之人,此刻或许已与他翻脸,何谓难得可贵,仅此一次婚姻?
面对疑罪从无的原则在前,我岂敢轻易带他参加朋友的婚宴?若他届时头脑不清,说出些无端之言,我在企业中的日子又该如何继续?
那日婚宴散场,我返家途中,姜海面容依旧沉静,似有所怒。我心知肚明,以那种理由拒绝他加入朋友圈,确实略显过分。然而,我更不愿冒险,让自己成为他人笑柄,随他一同踏入未知。
接下来的数日,姜海晚餐后便躲进小书房,对我沉默不语。我若是话痨,独处一室便觉心烦。终究忍不住,我向他大声质问:“喂,你究竟有何意?我何曾冤枉你?你向来不善言辞,不善言辞。”
姜海脸色阴沉,整理衣裤匆匆出门,转身时眼神凶狠地斥责我:“我确实愚笨,你何必再将广播节目四处宣扬?真是气人!”他语气加重,几乎是在挑衅:“你若外出,就别打算再踏进家门。”
关上房门,那“砰”的一声,让我对这个男人心生绝望。当初恋爱时,他话不多,直率,不拐弯抹角,让我有了归属感。如今方知,姜海虽优点诸多,却是不擅言辞,一张嘴让人头疼。我心情低落时,本想他一句安慰便能化解,他却半天憋不出一句贴心话,我只能独自生气。
为确保姜海言行不致触怒我周围的人,我多次提醒她们,姜海言辞中若有不妥之处,切勿耿耿于怀。此疫苗效果显著,众人皆知,姜海不善言辞,情商智商常显不足。故在聚会上,若姜海所言不尽人意,众人便尴尬地相互配合,强颜欢笑,仿佛在说:“你就是这样的人,我们习惯了。”
姜海曾因此事与我闹过别扭,但并未如这次般压抑情绪,对我采取冷暴力。身为话痨,我怎能忍受日日与一个沉默的木偶为伴?将此事告知好友,本以为她会如往常般与我并肩“对抗”姜海,却未料她沉思片刻后说:“你是否察觉,你似乎在无意识中给姜海贴上了标签。那标签便是,他不会聊天,不会聊天,真的不会聊天。甚至你周围的人,也带着这样的眼光看他。这样的印象让他焦虑,似乎更加口拙舌笨了。”
好友的一番话,让我不禁愣住。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,从小到大,我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,自然而然地被亲朋好友和老师同学们冠以“学神”的美誉。然而,这个标签让我在每次考试中都倍感压力,担心辜负众人的期待,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无形的负担。压力过大甚至影响了我的发挥,最终只考入了一所普通大学。学神的神话随之破灭,我却暗自松了一口气,从此不再背负“学神”的称号。
好友所言甚是,我常四处宣扬姜海不善言辞,无形中给他贴上了标签。这标签,对他来说,成了沉重的职场负担。然而,恋爱时,我却并未察觉他口才不佳。但步入婚姻,每当面对我的父母或朋友,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虑不安。
或许与情感无关,女性常热衷于给男性贴上标签,却未察觉,这些标签不经意间会引发自我暗示。如将“家务劳动不易”的标签贴于他,他或许便会自发地在家务上独断独行。若贴上“宝妈男”的标签,他或许就会不知不觉地减少责任感。正如我常言,姜海不善言辞,他愈发显得难以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