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感文学鲜少遇见与他相仿的灵魂。
高考夏末,心绪不宁地期盼成绩与命运的回应,炳恩在情感文学的躁动中,思索着能为雅宁许下哪些承诺。于是,如同那许多不知羞耻的少年,他在纹身店内将雅宁的名字刺于自己肋骨,任情感线断裂。雅宁目睹他痛苦扭曲,却无力阻止。
大学四年,青春期的我们携手走过,却未能跨越遥远的异国恋的考验。首学年,我们省吃俭用,将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悉数投入铁路工作。相会时,囊中羞涩,雅宁与炳恩便分食一个烧饼夹肉,谁都不忍心独享那厚实的肉块,宁愿让给对方。
继此,漫长的争执在猜疑中无望地延续,直至电话因欠费而停机才暂时休战。事后,思绪清晰,为何要与千里之外的人沉溺于无望的痴爱?于是,在双方背负着对方的背叛分别后,友谊悄然走到了尽头。
在每个人的青春成长岁月里,总会留下那些栩栩如生、新鲜感十足的小故事,宛如一颗话梅,让人回味无穷,一提起便口舌生津。细细品味,却始终难以理解,为何当时会做出那样的选择。
毕业那天,雅宁拖着两个行李箱,向学生们挥手道别,带着从北方小镇购买的硬座火车票,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。走出北京站熙熙攘攘的人群,空气中弥漫着汗臭与风沙的味道,心中不禁感慨万千。离别在即,感情线断裂,该如何是好?
若谓人际纠葛必成狭路相逢,雅宁与炳恩的邂逅,便是这道理的最佳诠释。雅宁在中介的引领下,寻觅合租的单间卧房,中介正用流利的广东普通话介绍客卧的采光胜过主卧,暖气片在冬季的舒适,此时,炳恩身着白T恤,睡眼惺忪地从主卧走出,与中介轻声招呼:“哎,带人来看房呢。”
随后她们两人都愣住了。
起初,她们作为和谐的室友共处一室,随后,雅宁便将行李箱轻轻拖入主卧之中。
夜深人静,炳恩洗浴完毕,裸露着胳膊走出淋浴室,雅宁终于忍不住,目睹了他左侧肋骨上那模糊一团、刻有自己名字的刺青,不禁好奇:“今后,该如何向其他女孩解释这背后的故事?”
炳恩言简意赅:“何须多言,幼时谁不曾懵懂无知?”
曾否有过追悔莫及的时刻?她稍作停顿,雅宁轻声询问。
炳恩问:“你指的哪些。”
她轻轻回眸,淡然一句:“无他。”随即转身,继续投身于手头的事务之中。
一句俗语常被提及:若你对某物情有独钟,不妨放手,若它终将回到你身边,那它终将属于你。
众人普遍将这至理名言奉为真理,故而许多人坚信,雅宁与炳恩这样的久别重逢,无疑是天意使然。命运使然,他们俩注定要携手共度余生。
那时,雅宁于公关公司担任实习生,每逢周末便穿梭于繁华区,参与各类主题活动。她身着长袖连衣裙和高跟鞋,肩负着十余斤重的原材料,疾步奔向下一个活动地点。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,次日即便敷上补水面膜,妆容精致,亦难掩她内心的激情与动力。
炳恩常对她言:“你是否明白,当高层领导目睹你如此拼命的实习表现,必定深受感动。你这不只是为公司赚钱,更是以命相搏。”
雅宁感慨道:“对于新手而言,这并非是为了抵挡子弹而设。一代又一代,又有谁能真正感同身受呢?”
“我心痛啊。”炳恩说。
雅宁时常困惑于对“心痛”的界定,她不禁自问,是否应对炳恩的这种情绪感到愧疚。身为一名合格的女友,难道仅仅让恋人时刻感受到温暖就足够了吗?然而,炳恩的心却隐隐作痛。她时常觉得自己并不称职。
她初尝周末不加班的滋味,便着手烹饪美食以抚慰内心的愧疚。目睹炳恩将可乐鸡翅的汁液尽数拌入白米饭,她不禁想,或许他能够宽恕那为在大都市中生存而引发的焦虑与错失。
雅宁的晋升之路如同预期般迅速,她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主管。那熬红的双眸在会议室里,引得众人或嫉妒或羡慕的目光纷至沓来。老总面带微笑,鼓励道:“继续努力,前方还有更高的挑战等待着你。”
她,犹如一部充满欢乐与辛酸的情感文学作品。如同攀登一座渴望已久的山峰,抵达顶峰后,却发现眼前并非心中所想之景,心生迷茫。她渴望将这份难以言说的纷繁思绪告诉炳恩,让她洞察她光鲜外表下那份隐藏的躁动与不安。